气一元论

关注微信公众号:yijiange64 ,发送消息"000"即可免费获得666份+精品周易资料!
  气一元论,易学史上以气作为本体的哲学观。以张载、王夫之为代表。气的观念起源很早,西周末伯阳父即认为:“天地之气,不失其序。”汉易中讲卦气即以《周易》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,唐孔颖达继承汉易中卦气说,扬弃天人感应因素,以阴阳二气的变易解说《周易》的基本原理,成为张载气论的先驱。宋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均言气,但这些都是言自然之气和《周易》中阴阳二气。非言存在之本体。张载一方面继承了孔疏以阴阳二气解易的传统,另一方面又抛弃了孔疏的玄学形式。其通过对《系辞》的解释,建立起气本论的哲学体系。以气为哲学基石。把“气学”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,其主要观点有:
  一、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一气聚散变化而成,“太虚无形,气之本体,其聚其散,变化之客形尔。”(《正蒙•太和篇》)“知空即气,则有无隐显,神化性命,通一无二。”(同上)“太虚不能无气,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,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。”(同上)明确提出气为万物之本体。明清之际黄宗羲《太极图讲义》首句即云:“通天地,亘古今,无非一气而已。气本一也。”(载《明儒学案》卷十二,《濂溪学案》下)
  二、气的内在矛盾是气变化的动因。“一物两体,气也。一故神,两故化。”(《正蒙•参两》)一物两体意谓对立统一。“气”一物涵阴阳两体,互相对立,推荡,为气化之原动力,由气化而生成世界万物。
  三、气之本体不生不灭。“气之为物,散入无形,适得吾体;聚为有象,不失吾常……聚亦吾体,散亦吾体,知死亡不亡者,可与言性矣。”(《正蒙•太和》)明清之际王夫之则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气本论哲学思想,集气学之大成,构成完整的易学气学理论。主要提出如下观点:
  (1)对气的范畴作了哲学意义上的规定。
  1、气具有普遍性、无限性,整个宇宙“虚涵气,气充虚”,充满着弥沦天涯“通一无二”的“气”(《正蒙注•太和篇》)
  2、“气”具有自动性,永恒不灭性。“太虚者,本动者也。”(《周易外传》卷六)气是一切运动变化的主体,而运动则是气的根本属性,这样气就超出了具体实物,几乎变成了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抽象即具永恒性。
  (2)提出大虚一实的本体学说,“太虚,一实也。”(《思问录内篇》)“阴阳二气充满太虚,此外更无他物,亦无间隙。”(《正蒙注•太和篇》)
  (3)提出“天下惟器”的著名论点,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上指出一般存在于个体之中。这使张载的气学理论更加丰富,完备。清戴震亦以气为道,道贯形上形下,故气亦包括形上形下。“气化流行,生生不息,是故谓之道。”(《孟子字义疏证》)以上观点,皆以气作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始基物质,故称气一元论。
有疑惑怎么办 ,加师傅微信“ hf_165 ”获得帮助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