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传,亦称《易大传》、《十翼》。《周易》组成部分。分十篇: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上下,《说卦》、《杂卦》、《序卦》。
《彖》说明《易经》各卦之义,专门解释卦名、卦象、卦辞,而不涉及爻辞;《象》说明《易经》各卦的卦象、爻象;《文言》专门解释乾、坤两卦卦义;《系辞》通论《周易》原理;《说卦》解释八卦性质、方位和象征意义;《序卦》说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;《杂卦》说明各卦之间错综关系。
其成书年代有战国说、战国初年说、战国末年说、秦汉之际说几种。郭沫若认为;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是秦以前作品,《彖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是秦时荀子门徒所作。《象》又在《彖》之后。(《周易之制作时代》)李镜池认为:《彖》、《象》在秦汉间。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在汉昭、宣之间,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在昭、宣之后。宣、元之间。(《周易探源》)张岱年认为:《易大传》的年代应在老子之后,庄子以前。其中《系辞》是战国中后期作品,《象》较《彖》稍晚。(《论<易大传>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》)多数学者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。对各篇形成年代又有不同意见。
关于作者,有孔子说和非孔子说两种。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系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。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,曰: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易则彬彬矣。”《汉书·儒林传》:孔子“盖晚而好《易》,读之韦编三绝,而为之传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孔子为之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、《序卦》之属十篇。”扣以为孔子所作。宋欧阳修《易童子问》始疑《系辞》非孔子作,清代崔述认为《彖》、《象》也非孔子所作。近人以为“十冀”非孔子所作。但也有人以为《易传》确为孔子所作。(金景芳《周易讲座》)对各篇作者尚有争议。《易传》在东汉以前是独立的。西汉田何将“十翼”与经文各自为篇。费直始把乾卦的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附合于经。以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系辞》等传解经。东汉郑玄又以《坤》、《文言》和各卦的《彖》、《象》诸传,附于经后。《易传》流传下来最早的本子是魏晋时期王弼、韩康伯注本,唐代孔颖达《周易正义》作疏,宋代朱熹《周易本义》曾依程颐意见,对《系辞》中个别章节作了调整。宋朱熹作《周易本义》又恢复把经和十冀分开。今通行本仍将《彖》,《象》、《文言》夕附于各卦经文后,其它各篇附于全部经文之后。
参见总绪类“易传”条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