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微信公众号:yijiange64 ,发送消息"000"即可免费获得666份+精品周易资料!
魏晋易
①易学发展阶段。为曹丕黄初元年(226)至隋场帝大业十四年(618)期间的易学。魏晋易在学术上的特点为崇尚义理的探讨,以老庄玄学解易,易老结合,形成义理学派。主要代表人物为魏王弼、晋韩康伯。“易本卜筮之书,末派寝流于徽纬,王弼乘其极而攻之,遂能排出汉儒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王弼注《周易》上下经六卷,著《周易略例》一卷。开创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。除受老庄思想影响外,同古文经学派分不开。注重义理分析,不局限于象数,不尽宗费直、刘表之学,把言(卦、爻辞)、象(卦、爻象)、意(卦、爻辞的含义)结合起来讨论,提出“得意而忘象”的主张。世有“王弼扫象”之说。魏卫元蒿著《元包经》,取名以地包天,以坤为首,讲阳变阴合,迷阴阳配偶,被今人认为是《归藏易》主要参考书之一,属殷代“地辟于丑”之学。晋韩康伯有《系辞注》等,重视义理研究,通过对《周算》的注释,宣扬老庄玄学。魏晋虽以王、韩注为主,汉易象数学仍在流行。东晋时范长生重视虞氏学,《隋志》有《蜀才周易注》十卷,费元珪有《周易注》九卷。此外,晋朝还有王鹿、张璠、向秀等均为易作注,但无甚突出之处。南北朝以来,研究易学分为两大派,南学治易取王弼为义理派,北学抬易取郑玄为象数派。也有二者兼取的。且传郑玄易、京房易者渐多。东晋葛洪轻视老庄之言,注重汉易象数之学,秉承郑隐的汉学传统,与陶弘景均重视内丹修炼与外丹升华,由《道德经》之理归诸易学之理,使道教趋于极致。对外合于天地万物自然规律,对内合于生理心理客观变化之道。
②易学流派。因魏晋易以王弼、韩康伯之老庄玄学、义理学为代表,故后世常用以指称“义理派”或“老庄玄学派”。
有疑惑怎么办 ,加师傅微信“ hf_165 ”获得帮助!
© 版权声明
本站文章部分为原创,也有一些文章参考了其他作者的观点或部分内容,这部分一般在文章中有注明,感恩作者的文章让我和网站读者从中受益。如有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